发布时间:2024-03-06
文章来源:丹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
编辑:李冰
如果你有机会来东港,除了能呼吸到从黄渤海吹来的湿润空气,还能见识到各色新鲜草莓,这里就是国际公认的草莓生长黄金带。提到东港草莓,有一个人不能不提,那就是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十字街镇赤榆村农民、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马廷东。合作社刚成立时,在盛产草莓的东港市它不并不占优。然而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,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却声名鹊起,建立起从种苗培育到种植、管理、加工、销售的草莓全产业链,扛起了引领东港草莓发展的旗帜。
十多年来,从一个北漂打工仔到草莓种植者,再到成为东港草莓行业的带头人,马廷东和他创办的合作社始终秉承“好水果从种植开始”的理念,通过种植技术研发推广和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,有效践行了“让种植草莓成为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,完成了让乡亲们过上‘莓’好生活”的使命,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。
改良品种技术,带动产业崛起
2003年马廷东从北京返乡创业种植草莓时,东港的草莓产业主要种植的是出口加工型的品种,且以露天种植为主,鲜食口感并不好,马廷东一度也以追求高产草莓为导向。但后来国外草莓大丰收,草莓出口订单大减,而当时深加工型草莓没有内销市场,这导致当地草莓价格大跌,也让马廷东背负上百万债务。
马廷东不气馁、认真梳理失败原因,积极外出学习考察,意识到国内市场需要的是更高品质的鲜食草莓,需要团队力量作战。为此,马廷东于2008年牵头成立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,专门成立7人技术研发团队,与沈阳农业大学、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合作,从种苗选育、土壤改良、小浆果投入品着手,提升栽培管理技术。
经过不懈努力,合作社的技术研发团队先后研发出秸秆栽培技术、草莓后墙立体栽培技术和红颜低温冷藏促早栽培技术等。其中,红颜低温冷藏促早栽培技术使丹东红颜草莓上市时间提早1个月以上,成为全国红颜草莓最早上市的地区,这也让使用该项技术的草莓果品售价大为提高,最高可达100元一斤,马廷东的草莓事业由此迎来重大发展转机。
合作社研发的红颜草莓低温预冷促早熟技术不断推广应用,2020年底这项技术的应用面积超过2万亩,直接带动果农增收能超2亿元,成为东港草莓产业崛起的关键技术原因之一。
统一种植标准,打响商标品牌
随着合作社销路的扩大和对接渠道的升级,产品在中高端销售市场的拓展和销售半径的延伸,对产品标准化和产后处理方面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。为此,合作社按照不同销售渠道要求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,特别是积极引进物联网技术、提高标准化种植的精准性,有效提升草莓等小浆果的品质和商品果率。
合作社积极制定小浆果果品分级分选、包装、仓储和物流配送等标准。比如草莓果尖糖度10度起才能被收购,草莓硬度不得低于1.5公斤每平方厘米等。一系列可量化商品果标准的建立,不仅降低了合作社产品的损耗,还提升了产品品质等级和颜值形象,使合作社产品从原来只能销售到周边800公里以内,到现在可以辐射全国市场,最远甚至已销售到香港、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,2020年至2021年草莓季合作社草莓鲜果出口额415843.18美元,开始代表中国草莓参与世界草莓竞争,为让世界人民爱上中国草莓在不懈努力!
合作社注册“圣野果源”商标,并从2013年开始举办“圣野果源”杯草莓大赛,评选展示最优草莓和最佳种植农户。合作社也借草莓大赛很好地宣传了“圣野果源”和东港草莓的品牌形象。
为更好吸引人品好、土地条件好、种植技术优的农户加入合作社,马廷东还推动合作社采取了返利前移、加价收购方式,让成员户草莓收购价比非成员户高0.5元-1元/斤,极大激发了周边草莓种植户的入社热情,提升了合作社的吸引力。
当地草莓的地头收购价已从10年前平均10元每公斤,增加到现在的平均20元每公斤。也得益于合作社的产业带动,合作社内原来60多户低收入成员,从建不起大棚,到现在已经累积建起大棚130栋,真正实现了在合作社的引领下,依靠小浆果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。
“圣野果源”东港草莓先后获得第十六届国际农产品金奖、全国十大好吃草莓、果多美十佳供应商等荣誉。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获得辽宁省先进集体、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、首批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等荣誉,“圣野果源”品牌估值达到1.82亿元。
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马廷东带领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,合作社成员从2008年成立时的6户发展到157户,果品种植面积达1.2万亩,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,成员户均年收入超20万元,还带动周边十多个乡镇3万多户农民从事小浆果种植,真正让草莓成为了东港乃至丹东地区农民兄弟的致富果。马廷东2018年当选辽宁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,2018年获辽宁省五四青年提名奖,2019年获辽宁省优秀科技特派员,2019年获全国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,2020年获辽宁省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。